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对梅毒硬下疳的疗效分析
孙锡喜 许华青 陈祯祥 *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 目的:分析对梅毒硬下疳患者应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摸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 的梅毒硬下疳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试验组另外联合皮肤物理 抗菌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后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的皮损愈合时间及病情进 展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 试验组更低(P<0.05);试验组的皮损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进展为梅毒Ⅱ期的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梅毒硬下疳患者应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治疗更利于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缩短 皮损愈合时间,并更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 梅毒硬下疳 皮肤物理抗菌膜 苄星青霉素ww
梅毒硬下疳是感染梅毒螺旋体(Tp)后的Ⅰ期临床表现,主 要发生于Tp入侵部位,其中以生殖器部位常见,若不及时予以 规范化驱梅, 病情可进一步发展,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苄星青霉素是指南中推荐的抗Tp药物, 但由于Tp大量存在 于皮损部位,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单以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效果 较慢[2]。皮肤物理抗菌膜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局部 抗菌药物, 具有较好的物理灭菌作用。本研究中将分析对梅毒 硬下疳患者应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治疗的作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8例梅毒硬下疳患者为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试验组中男22例, 女 17例,年龄22-75岁,平均(45.3±10.2)岁,病程7-25d,平均 (18.5±4.0)d,发病部位: 外生殖器38例, 口唇部1例; 对照组 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2-74岁,平均(45.5±10.5)岁,病程 7-24d,平均(19.0±4.0)d,发病部位: 外生殖器37例, 口唇部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以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石家 庄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91)肌肉注射240万单位/次,1次/周,连续治疗3周。
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皮肤物理抗菌膜(南京神奇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 C59400168175),清理皮损部位后, 将药物喷头 取下,在距离皮损15cm左右按压喷头喷洒药物, 使药物均匀的 覆盖皮损部位,8h/次,连续应用3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 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后以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两组 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 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对比皮损愈合时间及病情进展情况。两组均在治疗后 随访2个月,统计两组的皮损愈合时间,并在末次随访时检测梅 毒滴度(RPR),若结果为阳性则进展为梅毒Ⅱ期。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工具为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 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27、IL-3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的水平均下降(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表 1 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s、ng/L)
组别 n 护理前 IL-27 护理后 t/P 值 护理前 IL-33 护理后 t/P 值 | |||||||
试验组 | 39 | 25.30±3.01 12.36±2.31 | 21.298/0.000 | 4.65±1.01 1.80±0.50 | 15.793/0.000 | ||
对照组 | 39 | 24 85±3 20 14 20±2 50 | 8 911/0 000 | 4 55±1 05 2 20±0 63 | 11 985/0 000 | ||
t 值 | 0.640 | 3.376 | —— | 0.429 | 3.106 | —— | |
P 值 | 0.524 | 0.001 | —— | 0.669 | 0.003 | —— |
(P<0.05),见表1。
2.2 皮损愈合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比
试验组的皮损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进 展为梅毒Ⅱ期的占比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 2 皮损愈合时间和病情进展情况比较
组别 n 皮损愈合时间( | ||||
试验组 对照组 t/χ2 值 P 值 | 39 39 | 26.32±6.32 35.35±8.32 5.397 0.000 | 1(2.56) 6(15.38) 3.924 0.048 |
3 讨论
硬下疳多发生于性接触后的2-4周内,可在3-8周内自然消 失,可在硬下疳出现6-8周后转变为梅毒Ⅱ期,因此需及时予以 规范的治疗。由于Tp可造成全身感染,在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 引起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IL-27、IL-33是机体常见的两 种白细胞介质,参与细胞的增殖、调节、免疫和活化,机体在感 染Tp后可激活免疫功能,导致IL-27、IL-33水平的升高,因此如 何降低血清IL-27、IL-33水平对于促进梅毒患者的恢复有重要 意义[3]。
本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27、IL-33水平均下降, 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梅毒硬下疳患者应用苄星青霉素 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治疗更利于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试验组 的皮损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进展为梅毒Ⅱ期的占比
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可缩短 皮损愈合的时间, 预防病情的进展。苄星青霉素是目前临床治 疗梅毒的首选,该药物对Tp的活性较强,作为青霉素G的长效治 剂,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灭菌的作用[4]。但苄星青霉 素的吸收缓慢, 单一用药的效果有限。皮肤物理抗菌膜属于高 分子活性剂, 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硅季铵盐, 在皮损部位喷洒后 可在喷洒部位固化,在皮肤表面形成“正电荷膜”,即阳离子活 性剂,将带有负电荷的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吸附并 与之中和,达到抗菌的作用,且具有用药方便,喷洒范围广泛的 特点,与苄星青霉素联合应用可达到内外联合的抗菌作用, 更 利于降低血清IL-27、IL-33水平,促进皮损部位的恢复,并可控 制病情的进展[5]。
综上,以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治疗梅毒硬下 疳,对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皮损恢复时间、控制病情的发 展有更显著的作用。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医院 ·河南郑州 450046
参考文献
[1] 张炼 , 何金 , 江阳 .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J]. 中国性科学 , 2017, 26(4):99-102.
[2] 孙杰 , 李爱莉 , 袁阳 . 苄星青霉素驱梅治疗后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病情况的临床分析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 11(1):20- 22.
[3] 王卫华 . 不同方法结合治疗对于梅毒硬下疳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17, 12(4):90-91.
[4] 李洪江 .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血清 RPR 阴性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J]. 皮肤病与性病 ,2018,40(2):212- 214.
[5] 王春梅 , 阮师漫 , 徐力力 , 等 . 不同治疗方案在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合并皮肤病中的疗效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7, 27(20):4604-4606.
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对梅毒硬下疳的疗效分析_孙锡喜.pdf
© 2020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洁悠神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