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阳 褚小玲 孙立元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JUC)应用于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创面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科室就诊的231名使用光动力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光动力治疗期间,每次光动力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局部使用硼酸溶液外敷,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长效抗菌材料JUC局部外用。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56%,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总复发率为3.7%, 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82%、10.57%、4.07%、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后,应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JUC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疼痛感,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复方多黏菌素B乳膏;洁悠神;尖锐湿疣;光动力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wound healing after photodynamic treatment of Condyloma acuminatum with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 combined with JUC Wang Xiaoyang, Chu Xiaoling, Sun Liyuan.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Xiaoyang, Email: Shirleywangxy@163.com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 combined JUC in wound healing after topical aminolaevulinic acid-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5-ALA- PDT) for the condyloma acuminatum. Methods Total of 231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from our outpatient-room,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fter 5ALA-PDT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pically used 3% boric acid solution, and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opically used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 combined with JUC besides 3% boric acid solu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13.82%, 10.57%, 4.07% and 10.6%), the pain incidence rates (5.56%), the infection incidence rates (2.78%),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he scar and pigment residue (0%), the relapse rate (3.7%)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l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5). Conclusions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 combined with JUC could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safely after 5ALA-PDT treatment for condyloma acuminatum. The combined treatment could release the pain and the rates of recurrence and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
【 Key words 】 Compound polymyxin B ointment; Jieyoushen (JUC); Condyloma acuminatum; Photodynamic therapy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 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发乳头瘤样或疣状损害,主要发生在皮肤黏膜等部位。
![]() |
DOI:10.3877/cma.j.issn.1674-1358. 2018. 02. 012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皮肤科通信作者:王晓阳,Email:shirleywangxy@163.com
CA潜伏期较长,复发率较高。临床上CA治疗主要以局部去除疣体为主,同时配合使用增强机体免疫的药物。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发现,利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minolaevulinic acid-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可以有效治疗尖锐湿疣[1-7]。由于疣体大部分位于会阴部位和肛门周围,术后创面易受到机体分泌物的刺激
或细菌等污染导致再次感染,从而影响患者创面的愈合和进一步规律治疗。为此,本研究选取于本科就诊并采用光动力方法治疗的231例患者,分析应用复方多黏菌素B联合长效抗菌材料联合治疗术后创面和非联合应用的疗效,探讨联合应用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科就诊并采用光动力方法治疗3次以上的尖锐湿疣患者,共231 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8](临床诊断符合5%醋酸白试验为阳性)。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3%硼酸溶液外敷,配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及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JUC),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硼酸溶液外敷。
二、治疗药物及仪器
1. 治疗药物:艾拉: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18 mg/瓶。3%硼酸溶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制剂室,500 ml/瓶。孚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浙江日升昌药业有限公司,10 g/支。洁悠神(JUC):长效抗菌材料,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0 ml/支。
2. 治疗仪器:LED-IB型光动力治疗仪: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波长为(630 ± 5)nm,功率为100 mW/cm2。
3.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前处理:按照“三阶段”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常规操作:治疗前对患者皮损部位进行消毒及预处理(包括清除疣体表面的分泌物,去除较厚的角化增生部分等),然后将配制好的20% 5-氨基酮戊酸均匀涂布在疣体以及覆盖用的棉片上,用塑料保鲜薄膜封包3 h后利用红光进行照射治疗,光源采用LED,波长为(630 ± 5)nm,治疗时间为20 min、1次/周,连续治疗3~4次(治疗至疣体完全清除后增加1次巩固治疗)。
(2) 药物处理:对照组:治疗后使用硼酸溶液外敷治疗部位及周围,1~2次/d,5~10 min/次, 直至下一次治疗前或者完成治疗后连续1周。
(3)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局部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2次/d,同时外用长效抗菌材料
JUC喷洒,每次喷洒自然干燥后再喷第2次,3次/d, 直至下一次治疗前或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两组患者完成所有治疗后分别于第1 周、2 周、4周复查,随访至12周。
4. 观察记录指标
(1) 光动力治疗期间:第1次治疗结束后1 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创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 观察药物疗效。
记录患者治疗后1周内疼痛的自我评价情况
(根据VAS评分,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
判断创面是否感染的临床指标包括:创面分泌物的颜色、味、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脓性分泌物;创面边缘红肿和(或)变成暗紫色;创面出现疼痛、创面不收口,甚至扩大加深。
如果无上述症状则为0分;存在上述症状且轻微为1分;存在上述症状且相对较明显为2分;存在上述症状且较为严重为3分。
(2) 光动力治疗后:光动力治疗完成后第1 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并进行比较,在光动力治疗完成后第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积极随访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各类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及相关统计记录。
疗效判定使用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A临床治疗评价指标:①痊愈:随访期间,皮损消退,创面完全愈合无分泌物。②显效:皮损显著缩小/消退, 创面愈合良好,表面干燥无分泌物。③好转:皮损有效改善/缩小,创面部分愈合,创面长出肉芽组织,少量分泌物。④无效:皮损无明显改善/缩小,甚至出现感染,创面有较多分泌物。⑤复发: 完成治疗后无不洁性交,却在原治疗部位或其周围2 cm范围内出现新生疣体。
总体有效率 =(痊愈 + 显效的患者数/经治疗的患者数)× 100%;
复发率 =(复发的患者数/经治疗的患者数)× 100%。
术后不良反应:烧灼和刺痛感,分泌物明显增多,色素沉着/脱失,瘢痕或尿道口狭窄,创面感染。
对上述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评分,评分标
准如下:无上述症状则为0分;存在上述症状且轻微为1分;存在上述症状且相对较明显为2分;存在上述症状且较为严重为3分。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6.01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 x ± 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
(Q1,Q3)表示;两组间性别、皮损部位及治疗结果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率的显著性检验; 年龄,病程和VA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治疗组患者108例中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为31.0岁。皮损分布于会阴部者79例,肛周者22例,会阴部与肛周均有皮损者7例。患病时间的中位数为3周。
对照组患者123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7 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为31.5岁。皮损分布于会阴部者90例,肛周者23例,会阴部与肛周均有皮损者10例。患病中位数时间为2周。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二、入组患者的治疗
1. 第1次治疗后1周随访:第1次治疗后1周, 治疗组患者出现疼痛者6例(5.56%),对照组患者出现疼痛者17例(13.82%);治疗组患者出现创面感染者3例(2.78%),对照组出现创面感染者13例(10.57%)。
两组发生创面感染情况:治疗组出现创面感染的患者评分均为1分,对照组出现创面感染者中
有12例评分为1分,1例为2分。
2. 完成光动力治疗后第1周随访:完成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2.78%
(3/108),对照组患者复发6例,复发率为4.88%
(6/123);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7%。
3. 完成光动力治疗后第1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无复发,无不良反应发生。
对照组患者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4.07%,无不良反应发生。
4. 完成光动力治疗后第3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有1人复发,复发率为0.93%,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有1人复发,复发率为0.81%,无不良反应发生。
5. 完成光动力治疗后第6个月随访: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无复发病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3%,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0.81%,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6个月内,治疗组共有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3.7%,对照组共有13 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0.6%。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62)。复发最多见于治疗后3个月内,3个月以后逐渐下降。复发的皮损多位于原皮损的临近部位,治疗前皮损多发者复发率高,会阴部及肛周部位均有皮损者复发率高。
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创面感染发生率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率:治疗组发生术后疼痛率较对照组低(χ2 = 4.382、P = 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经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3)。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治疗组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 = 5.415、P =
表 1 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